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,北京的一些村落正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。对于搬迁上楼的原村民而言,生活环境虽然变好了,但他们依然有着一种对乡土文化的怀念。
为了留住历史与记忆,不少居民正以自己的方式保留着乡土文化。在北小河河畔的金盏嘉园社区就有这样一群居民,他们修村史、建博物馆,甚至恢复了已经停办二十年的民俗活动。虽然过程辛苦,但居民们个个都乐在其中,“把传统一直延续下去”的信念,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深深扎根。
村民的文化自觉,政府应引导鼓励
长店村于2009年开始拆迁,到了2013年,原村民们陆续回迁到了位于原村址的金盏嘉园第一社区。对于这群上楼居民来说,无论是小车会还是吵子圣会,都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延续和怀念。
长店村保留到今天的不仅仅是民俗表演,在金盏嘉园物业楼里,还有一个房间被专门开辟为了村史博物馆。博物馆的展区面积虽然不大,但内容却颇为丰富,墙上的一张张旧照片记录着长店村的历史变迁,整齐摆放的石磨、风车等农具则体现了过去的农耕文化。展品当中,甚至还有旧音箱、电影放映机等用品,散发着浓浓的老式生活气息。
早在2007年,时任长店村文艺干部的周丽芳就有了建村史博物馆的想法。后来赶上拆迁,周丽芳就号召村民捐出一些不用的农具和用品,作为博物馆的展品使用。到了2012年,村史博物馆初步建成,之后在布局和内容上又不断完善。“有些东西可能现在看着不新鲜,但再过几十年,北京农村都变高楼了,后人再回头看就会觉得意义很大。”
近几年,在朝阳区的政策支持下,区内许多街乡都建起了自己的乡情村史博物馆,让周丽芳感到自豪的是,长店村建博物馆的想法比区里的政策出台还要超前。除了博物馆,村民们还联合乡政府修了一本《村史大事记》,作为记载历史的文字资料留存。
村民们对于历史的“自发纪念”,让研究民俗的学者曹荣颇有感触。自去年8月起,曹荣接手了朝阳区文化委关于北小河流域文脉的研究项目,坐落于北小河河畔的金盏嘉园自然也是他的研究对象。曹荣认为,长店村变为金盏嘉园的历史过程,正是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,村民们的身份转变成了小区居民,但他们的心里仍然认为传统的文化不能丢弃。
曹荣认为,村民们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自觉,但为了更好地保留民俗文化,政府也应该加大引导力度。在曹荣看来,朝阳区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历史文脉和民俗文化研究,对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意义很大,今后也应该继续推进相关工作。
在具体的政策建议方面,曹荣认为,目前政府很注重庙宇等文物的修复保护,但仍需加强对民俗生活整体的关注,“可以把各街乡比较零碎的民俗活动整合起来,以庙宇周边为场地,开展大型的文化展演,虽然不可能完全恢复过去村落文化的热闹景象,但以一定程度进行重现还是可以做到的。”